您好
1. 《漢書》"武帝紀" 及 "京房", "翼奉" 各傳都沒有相關之記載.
2. 您間接引述的 "此俗源於漢武帝,非始於翼奉" 這句話, 恐怕也不確實. 按一般網路資訊,
恐為 "《戊辰雜抄》:“撒帳始于漢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預告官
人, 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雲得果多,得子多也。”" 之誤. 然撒帳與撒豆穀
(或撒穀豆) 是兩個不同習俗. 請參考下引各網站. 另參閱宋高承《事物紀原.吉凶典制.撒豆谷》﹐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
舊時婚俗。新婦下車﹐有陰陽人持鬥﹐內盛穀﹑豆﹑錢﹑果﹑草節等物﹐口念咒語﹐望門而撒﹐以破煞神﹐謂之"撒穀豆"或"撒豆穀"。此俗相傳始於漢翼奉。參閱宋高承《事物紀原.吉凶典制.撒豆谷》﹐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
資料來源: 漢語辭典-撒谷豆
據宋朝高承《事物紀原》所載,撒穀豆習俗始於漢代:京房的女兒與翼奉的兒子訂立了婚約。翼奉選了個日子準備為兒子迎娶新娘。京房認為翼奉所選的日子不吉利,因為這一天有三煞附在門上。凡是三煞附門的時候,新婦便不得入門,如果違犯了,就會損害尊長,而且婚後無子。翼奉不以為然,堅持在這一天迎娶,但還是採取了一定的措施。當新婦入門時,用穀豆和草來辟邪。京房、翼奉都是西漢的大儒,兩家子女締結婚姻,對婚期是否為吉日產生了不同的看法,結果以撒穀豆辟邪的方法來予以解決。從此撒穀豆的婚禮習俗就流傳下來。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可靠,但西漢已有這種習俗卻是可以認定的。
資料來源: 互動百科-撒谷豆
宋朝,撒穀豆習俗已在民間流行。《夢梁錄》:“迎至男方家門首,時辰將正,樂官妓女及茶酒等人,互念詩詞攔門,求利市錢紅。克擇官執花斟,盛五穀、豆、錢、彩果,望門而撒,小兒爭拾之,謂之‘撒穀豆’,以壓青陽煞耳。方請新人下車……”《東京夢華錄》也說:“……新婦下車了,有陰陽人執鬥,內盛穀、豆、錢、果、草節等,咒祝望門而撒,小兒輩爭拾之,謂之‘撒穀豆’,俗雲壓青羊等殺神也……”宋朝撒穀豆的目的在於壓青陽(羊),與漢代壓三煞是一致的,只不過經過演化,所壓物件已由三煞演變為其中的一煞青羊。至晚近,一些地方的婚禮習俗仍保留著撒穀豆的遺存形式。
資料來源: 互動百科-撒谷豆
《夢梁錄‧嫁娶》載,新婦人門「赳擇官執花鬥,盛五穀豆錢彩果,望門而撤,小兒爭拾之,謂之撒穀豆。」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新娘
撤帳 - 釋源
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中說:“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婦以舍錢彩果散擲,謂之撒帳。”《戊辰雜抄》說:“撒帳始于漢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預告官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雲得果多,得子多也。”由此可見,撒帳以兆得子的習俗始於西漢。《新知錄》中記載:“漢、京房之女,適翼奉之子。房以其三煞在門,犯之,損尊長,奉以麻豆谷米禳之,則三煞可避。”從這以後,凡新人進房,以麻米撒之,用來避邪煞,這個習俗也起源於漢代。
資料來源: 互動百科-撤帳
撒帳 - 撒帳與撒穀分別
撒帳與撒穀豆是婚禮中形式相似的兩種儀式。不過,二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從意義上看,撒穀豆的主要意義在於辟邪,而撒帳的主要意義則在於祝子。從對象上看,撒穀豆多是圍繞新娘舉行的,而撒帳,則是以帳中婚床或帳中新婚夫婦為對象的,中心活動是將拋撒物撒向婚床,以使得新婚夫婦感應拋撒物的生殖力量而生子。從工具上看,撒穀豆所拋撒的以五穀為主,撒帳雖也用五穀,但更多用的是各類果子:如棗子、花生、桂圓、荔枝、核桃、栗子、蓮子等等。
撒帳 - 起源
撒帳婚儀起源于漢朝。《事物原始》說:“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歡飲之後,預戒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雲得果多,得子多也。”將五色果撒向帳中,帳中的漢武帝與夫人以衣裾接往懷中,其意義在於感應五色果的生殖力量,以早生貴子。
資料來源: 互動百科-撤帳
撤帳之類的用意是祝願新人早生貴子,並有《戊辰雜鈔》引《事物原始》等書為證:漢武帝將李延年之妹召進皇宮,因李姑娘容貌絕麗,豔壓後宮,武帝當即冊封她為“夫人”。侍寢之夜,武帝與夫人對坐在帳中,“巹飲之後,預戒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裙盛之,雲得果多,得子多也”。顯然,這是一種以籽感子的巫術觀念的應用,因所撒均為籽實類雜果,其意義就同“食瓜得子”、“偷瓜送子”等其他祈求子嗣的民俗活動一樣。以後的民間撒帳活動,還往往以紅棗、花生、桂圓、栗子等為不可或缺之拋撒物,就是巧妙地借用了“早(紅棗)生(花生)貴(桂圓)子(栗子)”的諧音。因為新人是坐在床上帳內接受祝願的,所以“撒帳”之夜的受孕,亦稱“坐床喜”,表示著對此應驗。其他如玉米、穀粒、芝麻、赤豆等物,也無不蘊含著催生繁殖的文化涵義。
資料來源: 互動百科-撤帳
3. 《戊辰雜鈔》及《東京夢華錄》"踏青布條或氈席" 說, 請光臨本館或他館參考
題名/著者 戊辰雜抄/ 不著撰人
版次 清順治丁亥(四年, 1647)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ISBN (線裝 )
集叢名 說郛 ;卷第三十一
題名/著者 說郛/ (明)陶宗儀撰
出版項 臺北市 : 臺灣商務, 民72-75[1983-1986]
稽核項 7冊; 27公分
集叢名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876-882
題名/著者 說郛/ ( 清 )陶宗儀纂; 張宗祥校
出版項 臺北市 : 臺灣商務, 民61[ 1972]
稽核項 8 冊; 21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