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年號相關的幾個問題
cosmos:
一. 臺灣大學之中西曆對照查詢系統(http://thdl.ntu.edu.tw/datemap/index.php)中,咸豐與同治有一年號「祺祥」,西曆日期為1861-08-06 ~ 1862-01-29。在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系統 (https://sinocal.sinica.edu.tw/) 中,1861-08-06 ~ 1862-01-29這段期間依然歸屬在「咸豐」年號。
1861-08-06 ~ 1862-01-29 這段期間所使用的年號究竟為何? 是否有相關文獻可以參考?
二.宣統帝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宣布退位,在中西曆對照查詢系統(http://thdl.ntu.edu.tw/datemap/index.php)中,宣統年號結束時間皆為1912年2月17日(農曆12月30日),該年號的實際結束日期如何判定? 是否有相關文獻可以參考?
三.中國年號是否在新皇繼位後隔年才更換年號? 又是否以農曆1月1日做為新的一年?如與西曆新年期間重合的日期如何判斷年份?如1911-01-01~1911-01-29認定為宣統2年還是宣統3年?是否有相關文獻可以參考?
四.日本明治時期的結束日期是1912-07-29還是1912-07-30?是否有較權威的文獻可以參考?
五.日本是否為新天皇繼位即換年號?是否有相關文獻可以參考?
2019/12/17 10:18
林孚嘉:
您好,
有關【年號相關】的問題,敬覆如下:
1. 祺祥原本是清穆宗毅皇帝載淳年號,不過未及改元即被取消。
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清文宗)在熱河承德去世,兒子載淳
在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輔佐下登基,9月3日發命,明年改元
祺祥。11月2日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等人,
發動祺祥之變,又稱辛酉之變,八大臣或殺或貶,從此兩宮垂簾,
在11月7日下詔,翌年改元為同治,祺祥年號未及改元即廢除。
2. 1912年2月17日。可參見:
〈新舉臨時大總統袁布告〉 臨時大總統袁世凱 1912年2月17日
現在共和政體業已成立,自應改用陽曆,以示大同,應自陰曆壬子年
正月初一日起,所有內外文武官行用公文一律改用陽曆,看大中華民
國元年二月十八日即壬子年正月初一日字様。
特此布告
辛亥十二月三十日
網址: 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E10D0891
3. 正朔是曆法定年定月之基礎。正者,歲之始也,朔者,月之始也。
一年的第一個月稱作正月,一月的第一日稱作朔日。夏朝以夏曆一月
為正(「夏正」)亦稱(「夏小正」);商朝以夏曆十二月為正;
周朝以夏曆十一月為正;秦朝以夏曆十月為正。漢代劉邦襲秦之正朔
服色,因此漢朝的起始為漢元年十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施行顓頊曆,以建亥之月(夏曆十月)為歲首;
有說改月,即秦曆四月等於夏曆正月;有說不改正月,以建寅之月為
正月,四季完全和夏正相同,並以秦曆十月開始一年。
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
建寅制,即自冬至所在月份起算的第三個月為正月,稱為寅正;但
由於朝代更替、等政治因素的影響,若干期間並不是使用寅月作為
正月。西元元年後,只有幾個短暫的時期不採寅正:
新 王莽 始建國元年~地皇四年九月-丑正
前魏 明帝 景初元年四月~景初三年十月-丑正
唐 武后 載初元年~久視一年十二月-子正
4. 皇帝在位時,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以上,
一個皇帝的年號也可以有多個。例如漢武帝有11個年號,武則天在位21年
有18個年號。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後
梁的「乾化」年號、後晉的「天福」年號、後周的「顯德」年號。明朝以
後採用一世一元制,扣除復辟政變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個皇帝
只用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崇禎皇帝、
康熙皇帝等。
除某些特殊事件導致的例外以外,中國傳統上改元是次年改元,而日本的
改元則多是當年改元。
5. 〈日本的年號制度及其歷史背景〉網址: 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a05403/
最後,您亦可以「中國、日本、年號、曆法……」等關鍵字,查詢網路上之
搜尋引擊,以及利用本館之
國家圖書館 館藏目錄查詢系統 http://aleweb.ncl.edu.tw/F
國家圖書館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ndltd.ncl.edu.tw/
國家圖書館 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蒐集與此議題之相關資料。
以上資訊敬請卓參,並祝 平安如意!
國家圖書館 知識服務組 謹覆
2019.12.18
2019/12/18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