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問網路層的功能有哪些? 請問哪個通訊協定可以讓路由器或主機和網路上的其它節點交換資訊?

您好
相關問題, 請參考下列資訊.


OSI七層網路架構 

1. 簡介 

為了解決各種電腦系統的通信問題,所有電腦廠商必須 採用一些共同的習慣,並由國際標準組織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制定出一套準則或 規約,稱之為通 信協定 (communication protocol)。國際 標準組織於 1977 年成 立一委員會發展通信網路協定, 稱為開放式系統連結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 OSI) 參考模式。「開放式系統」係指 任何系統若依 OSI 模式 的話,彼此即具備了互通資料的功能 了。OSI僅是一個 參考性的通信架構 (architecture),並沒有規 定系統間通 信連線的實際細節,而是提供一組觀念及功能架 構,讓 各家廠商據以發展各自的協定方法。 

國際標準組織在 1977 年第九十七技術委員會 (TC 97) 下,成立了開放式連接委員會,才有 1983 年 開放式系統連結 (OSI) 成為國際標準組織的實現。OSI 委員會早期的工作主要 在探討開放式環境 (open environment) 的概念,其次是發展一 個明確的架構, 以便描述與連結此環境中的組成份子。由於 電腦系統 提供許多功能給使用者,故需要一個以上的協定才 能 達到這項目的,同時也定義不同協定間彼此如何交談 的方 式,以支援各終端使用者 (end user)。這些規約 可稱為網路架 構 (network architecture) 或電腦通信架 構。不論所使用的名稱 為何,大部份系統均採用層級 協定 (layered protocol) 來完成 的,其中每一層負責通 信過程中的某些功能。 

OSI七層網路架構 

開放系統連結由下至上的七層模型 

Layer名稱 
功 能 與 說 明 
Layer序 

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 
應用程式,如電子郵件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 
Layer-7 

Presentation Layer 
出席層 
資料的壓縮還原、網路安全、檔案傳送。 
Layer-6 

Session Layer 
會談層 
網路管理、密碼辨識、簽到簽退、網路監控。 
Layer-5 

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 
資料傳輸錯誤的偵測和復原,資料封包的 重行排列。 
Layer-4 

Network Layer 
網路層 
定義虛擬電路的建立、維持和終止,封包交換的路由選擇、擁塞控制等。 
Layer-3 

Data Link Layer 
資料連結層 
定義把傳輸資料分裝成資料封包的規範, 檢查資料傳輸中是否有錯誤發生,執行資料傳送中的流量控制及鏈路管理。 
Layer-2 

Physical Layer 
實體層 
定義實際傳輸資料的硬體設備的規範,像是纜線規格、接頭尺寸、信號電壓、資料傳輸時序等等。 
Layer-1 

OSI的相關標準及特色
OSI七層架構所提供的服務可以大略分成兩個部分:網路服務(一至三層)及應用取向的服務(四至七層)。其中第一層及第二層採用現存之標準,而位於其上的各層,則完全是從紙上作業開始,規劃出未來網路連接時各種軟硬體產品應涵蓋的功能及界面標準。各層協定所執行的功能,係用來服務上一層之呼叫,通信時採用同層通信模式(Peer-to-Peer),每一層只跟對方同一層交換訊息。

OSI採用以下幾個原則作為設立各層次結構之依據:


不要分出太多的層,以免增加描述和整合各層的困難度。

將本質和目的差異很大的功能,設立在不同的層。

將一些類似或具高度關連的功能設立在同一層。

各層之功能應具有獨立性,如此一來,若某層之協定改變時也不致影響其他的層次。

層與層之間界線的選擇,應能讓介面之間的資料流量減到最小。

OSI傳輸資料所形成的封包稱為PDU(Protocol data unit), 每一層的實體在PDU上加上自己的資料,以構成終端系統的訊息格式。(註81)加在每一層的部分資料,如下所列:

應用層:加入終點位址資料

表現層:加入程式碼資料

交談層:加入通訊連線資料

傳輸層:加入檢查碼檔頭

網路層:加入封包數量及序號資料

資料鏈結層:加入封包檢查追蹤資料

實體層:轉換資料並傳送之

OSI主要有下列幾項特色:

為世界性的開放系統標準:OSI是由國際標準組織ISO所訂,為達成開放系統互連的目標,以促進世界共容性的標準。它目前為全世界所認同遵守,且通常是作為其它協定建立時的參考模式。

嚴謹地定義了結構化、階層化的網路模型:OSI有完整的七層架構,並嚴格遵守。架構較特別的是資料表現層,可以解決通信功能以外的資料互通性。

功能描述完整:OSI敘述了每一層的工作及任務,整個傳輸架構的定義十分清晰詳盡。

能容納既有的網路系統:OSI模式幫助各式軟體能夠在多種平台上執行,並推廣開放式的網路互連,能容納既有的網路標準及系統。

可支援非常大的網路:OSI定義了可變長度的位址,因此可應用於大型的網路架構而無位址耗盡之虞。

具有標準測試的程序:OSI具有嚴謹的符合性測試及互通性測試程序,使得依據OSI開發出來的協定更具有可信度與可行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