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歐洲信債危機的疑問 一 危機發生的時間和原因 二 危機事件的內容和狀況 三 危機事件所造成的影響

相關問題, 請參考:

歐洲債信危機及其影響

南歐債信危機本質起於歐洲整合缺陷。南歐諸國經濟體質不如德、法,在進行貨幣整合的同時,卻不進行財政整合,此不但使南歐國家缺乏貨幣政策工具,亦因歐元帶來的低利率而導致財政支出浮濫、過度消費。希臘政府債信長期紀錄不佳,並與銀行隱匿作假;又遭國際投機客趁機狙擊與非法放空,因而引發債信危機,拖累歐元大貶、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對我國而言,我國經濟體質穩健,財政及金融應變能力強,且深具彈性,可將衝擊減至最小。 

一、希臘債信疑慮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一)由於市場信心不足,擔憂希臘債務黑洞超出預期,又恐希臘罷工將造成該國經濟衰退及無法順利執行降低赤字計畫,債信危機可能蔓延至「歐豬五國」(PIIGS),進一步阻礙全球經濟復甦,以致全球股市持續性重挫,歐元區貨幣貶值。 
(二)歐元區各國唇齒相依,牽動歐盟成員國之間經濟利益的糾葛及歐元前景。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希臘分別積欠葡萄牙、西班牙的銀行近100億美元和860億美元,希臘倒債將拖累葡、西兩國。再者,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指出,德國銀行和法國銀行在西班牙的曝險總額分別達2,380億美元和2,200億美元;而財政狀況搖搖欲墜的義大利雖受到西班牙積欠310億美元,但也積欠法國5,110億美元,幾乎占法國GDP的20%。。 
(三)由於歐債危機的嚴重性為全球各國提供警訊,歐盟、IMF也已與希臘達成紓困協議,並會密切關注其後續發展,歐債疑慮尚不致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無須過度擔心會引發第二次金融海嘯。 

二、歐洲債信危機對我國與亞洲經濟的影響 
(一)亞洲對歐債權曝險甚小:國際清算銀行資料顯示,截至去(2009)年底,亞洲開發中國家銀行持有的外國債權中,即便將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加總在一起所占比率仍不到1%;持有希臘債權之外國銀行多集中於西歐(請詳表一)。 
表一:各國銀行持有希臘債權(2009年9月) 
國別 金額 (億歐元) 比率(%) 
法國 755 25 
瑞士 640 21 
德國 432 14 
美國 164 5 
英國 123 4 
荷蘭 118 4 
其他 794 27 
合計 3,026 100 
資料來源: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註:本表包括希臘政府、家計部門及企業。 
(二)亞洲對南歐出口比率低:亞洲對希、葡等「歐豬五國」的出口比率小,所受衝擊也小。我國目前對歐豬五國出口比率僅1.6%,低於中國、韓國(請詳表二)。 
表二:亞洲對PIIGS出口比率(%) 
對PIIGS出口比率 對歐盟出口比率 
中國 3.5 19.8 
南韓 2.2 12.4 
台灣 1.6 10.3 
日本 1.5 11.9 
資料來源:路透社 

(三)我國財政相對健全:我國去年財政赤字占GPD之比率為4.6%,相較希臘(13.6%)、葡萄牙(9.4%)、西班牙(11.2%)、愛爾蘭(14.3%)等國甚佳;我國去年政府債務占GDP之比率為36%,亦相較希臘(115%)、葡萄牙(84%)、西班牙(59%)、愛爾蘭(65%)等國為優。 
(四)我國經濟實力相對較佳:我國具有自主的匯率及貨幣政策,我國外匯存底雄厚(全球第4名)、外債少,主權債信等級為AA-,聯合國及IMF對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分別為4.5%及6.5%。 

三、結語 
短期內,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問題應不至於發生。惟希臘等南歐國家未能致力提升競爭力,改善經濟及財政情勢,未來仍可能將發生歐元波動的現象。此次希臘財政危機也顯示出,在日益經濟全球化、產業國際化的時代,歐元區國家與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合作的方式,將更緊密地往前邁進。 
參考資料

歐洲債信危機與2010年世界經濟走勢



歐洲債信危機又可稱為歐洲主權債信用危機,主要是從2009年12月開始浮上檯面。 
該起事件最初由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於2009年12月8日將希臘主權債信用評等A-下調至BBB+,展望為負面。此後截至2009年12月22日,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 Rating)與穆迪(Moody's)也分別調降希臘主權債信評,導致希臘政府主權債違約率飆高。
2010年1月,市場傳言歐盟無意援助希臘,希臘政府也表示不會尋求歐盟或國際貨幣基金(IMF)協助,但由於希臘政府再傳債務估計有誤、實際規模恐更為龐大等利空消息。在歐元前景黯淡下,歐元兌美元匯率大幅貶值,創近6月新低。全球股市擔心歐洲版次貸風暴即將引爆,也出現連日大跌走勢。
包括末日博士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與多家歐系大型銀行警告,與希臘相似,歐元區內同樣存在債務龐大問題者,還有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等4國。部分人士因此將5國英文名稱第1個字母組合起來,戲稱為「piigs」5國。
請參考




歐元區主權債信危機突顯債務觀念轉變與結構性問題
2010/10/18

歐洲債信危機又可稱為歐洲主權債信用危機,主要是從2009年12月開始浮上檯面。最初由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於2009年12月8日將希臘主權債信用評等A-下調至BBB+,展望為負面。此後截至2009年12月22日,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 Rating)與穆迪(Moody's)也分別調降希臘主權債信評等,導致希臘政府主權債違約率飆高。與希臘相似,歐元區內同樣存在債務龐大問題者,還有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等4國,被稱為歐豬五國(piigs),不僅讓歐洲經濟復甦蒙上陰影,更引發「二次衰退」的疑慮。

整體而言,歐元區16國和歐盟27國政府,2009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分別達到6.3%和6.8%,公共債務占GDP的比率分別達78.7%和73.6%,均遠遠超出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最高規定。此外,歐洲還有勞動市場嚴重分裂與小企業經商環境障礙重重的結構性問題,歐洲經濟成長速度明顯落後美國,歐元區今(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僅1%,遠低於美國的3.3%。

進入21世紀,債務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共債務與民間債務日益膨脹,甚至超過政府與消費者的負擔能力,凸顯負債觀念隨著時代有了重大的轉變。以下將依序說明負債觀念隨著時代賦有不同的意義、歐元區主權債信危機有其背景、勞動市場嚴重分裂與社會福利慷慨,以及歐洲主權債信危機的可能影響。

一、負債觀念隨著時代賦有不同的意義

1980年代及1990年代債務水準上升,但伴隨著「大溫和」(great moderation),當時經濟穩定成長,而且失業率與通貨膨脹保持低水準。隨著大蕭條世代被由1950年代消費浪潮(consumer boom)養大的世代所取代時,以往負債是羞愧的、應該避免的想法,從1960年代起開始逐漸受到侵蝕,消費浪潮體現在人類的生活上,包括人們已經習慣借錢買房子、車子,而且所有的耐久財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等,也可以用很輕鬆的條件借錢買進。信用卡和記帳卡(charge card)被廣泛使用,買家不再需要縮衣節食儲蓄多時,才能買到想要的東西,而是立刻就可以買進。由於耐久財產品不斷增加,從任天堂遊戲(nintendo wiis)到iphones,急著先買先贏,然後再找財源,負債也就水漲船高了。

不僅民間部門寅吃卯糧,各國政府部門亦於景氣衰退期間,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大肆擴張財政支出,發行公債支應,導致2009年底以來各國陸續出現財政赤字暴增、國債破表的窘境。

二、歐元區主權債信危機有其背景

歐豬五國身陷財政赤字與主權債信危機,但發行貨幣、掌握匯價調整機制,是政府應付國家債務最重要的方法。歐元區各國把調整國內金融的重要武器-匯價,一併交給歐洲央行,失去發行貨幣、匯價調整機制的能力,無法透過貶值解決債務問題,才讓歐豬五國主權債信問題日益嚴重。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所得及成本,沒有辦法透過貶值,進行有效的降低,勞力及服務還維持在高檔,競爭力自然無法向上提升。今年5月10日,歐盟宣布一項史無前例的救市方案:歐盟聯合國際貨幣基金會,推出高達7,500億歐元(約合9,500億美元、新台幣30兆元)的紓困基金,將用來購買歐洲政府公債與私人債券,等於歐盟掛保證,維護所有歐盟國家主權債信。

(一)歐元區搭便車國家主權債務嚴重

27個歐盟國家中,有16個國家使用歐元單一貨幣的經濟核心區域,這些歐元區國家正面臨一場嚴重的危機,歐元區其他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困境。歐元區內部重要的不穩定來源,是歐洲各國競爭力大不同,世界經濟論壇(WEF)最近的研究,將歐盟國家按競爭力高低排名,觀察各國的各類指標,從教育品質到網路普及率,研究結果發現,有些歐盟會員國如德國和荷蘭,甚至比美國更有競爭力;但其他成員如西班牙、葡萄牙及義大利等國,競爭力則非常疲軟;而單一貨幣讓體質孱弱的經濟體如希臘拖延改革,更助長這種差異的擴大。

但歐元區各會員國享有的待遇,則如同經濟強國德國一般,能夠以低於其經濟情勢應支付的利率籌債,不過歐元區各國之間差異性很大,而且各國經濟有持續失衡的趨勢。德國享有鉅額經常帳盈餘,其他國家如西班牙則處於赤字狀態。在歐元區中,有許多國家經濟表現欠佳,勢必拖累歐元價值和歐洲整體經濟表現。針對這種情形,世界經濟論壇資深經濟學家珍妮佛布藍克(Jennifer Blanke)指出:由於各國加入歐元區無關競爭力,所以最後,歐元區全體會員必須生產其他國家願意買的東西。

為達到這一點,整個歐元區需要進行深度改革,至目前為止改革焦點主要放在解決歐豬五國的財政問題。但要解決歐元區問題,相對強國必須提供援助而非紓困基金,歐洲甚至需要更高程度的整合,讓企業能夠享受真正單一市場的好處。例如,歐盟多年來一直嘗試打通國家天然氣和電力市場,讓全歐盟更具競爭力,這樣可以降低公司的能源價格,但遭到有大型主力公用事業會員國的阻力。歐盟執委會在其3月份的報告中,呼籲有鉅額貿易出超的國家如德國,應刺激國內需求,這樣可以增加從歐元區鄰國的進口,協助弱勢經濟體如西班牙的經濟成長。

(二)主權債信危機嚴重國家概述

1. 希臘

希臘於2009年底爆發主權債務危機,財政赤字高達GDP的13.6%,政府總債務占GDP的比率已達120%,面臨破產邊緣。希臘政府於今年1月15日向歐盟提出為期3年的赤字縮減計畫,將削減公共支出、改革稅收體系及推動支柱產業發展,將2010年預算赤字縮減為GDP的8.7%,2011年為5.6%,2012年低於3%,並計劃向亞洲及美國投資者發售至少15至20億美元的債券。4月23日希臘正式請求啟動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緊急救援計畫,該國可以從中獲得約533.7億美元的貸款。但5月7日美股道瓊指數於盤中一度暴跌一千點,隨後雖快速回復,但最後收盤還是跌了347點,跌幅深達3.2%,並立即傳染到亞洲各地。

2. 義大利

2009年,義大利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為5.3%,低於希臘的13.6%及整體歐洲的6.3%,但公共債務總額已達1.7兆歐元(是希臘的7倍),占GDP的115%,遠超過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60%的上限,緊隨希臘之後,排在歐洲第二位。雖然從年度預算來看,財政體質相對穩健,但未償債務日趨升高,長期而言,恐不利義大利的經濟發展。

3. 葡萄牙

葡萄牙政府財政赤字高達GDP的9.4%,已是高危險區,加上非常依賴國外資金,以其2009年欠外國的負債,減去其國人手上持有的外國資產來看,淨外債占GDP的比率高達112%,其中約有一半是該國政府欠下的公債,導致其債券殖利率在今年5月5日升高到5.7%,和年初相比,整整升高1.6個百分點,殖利率飆高意味債券價格走低,反映投資人對葡萄牙債券興趣缺缺。

4. 愛爾蘭

愛爾蘭財政部表示,2009年因深陷經濟危機泥沼,稅收為330億歐元,比2008年減少77億歐元,降幅為19%;在支出方面,雖然去年削減社會福利、失業救濟開支措施頗具成效,但財政赤字仍擴大至246億歐元,幾乎比2008年127億歐元的財政赤字增長了近1倍,財政赤字高達GDP的11.7%,危機狀況僅次於希臘。赤字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在救助銀行上投入了鉅額資金。

所幸愛爾蘭2007年以前財政一直保持盈餘,2008年在房產泡沫破裂和經濟衰退後才出現財政赤字。目前看來,外界對愛爾蘭政府採取的應對舉措較為認可,政府發行的10年期國債利率僅比德國高出150個基點,而希臘要比德國高出400個基點以上。而且,愛爾蘭雖然財政赤字嚴重,但公共債務占GDP比率僅65%,遠低於希臘的113%。從這些因素看,目前愛爾蘭主權信用風險小於希臘。

5. 西班牙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最新數據,西班牙2009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為11.2%,公共債務占GDP比例為53.2%,尚未超出歐盟允許的60%上限,遠低於希臘同年公共債務占比115.1%的水平。其實單看西班牙政府公債占GDP的比率,是遠低於希臘,但2009年西班牙的赤字占GDP高達11.2%,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和愛爾蘭,且目前外界對其縮減赤字計畫成效,持相對保守態度。因西班牙的經濟結構相當依賴國內市場,但就業市場面臨相當嚴重的失業問題,加上過去幾年受國內便宜的融資成本和蓬勃的房地產發展,造就民間企業和家庭單位的總債務占GDP比攀升至300%,疲弱的經濟恐打擊削減財政赤字的成效,且一旦主權債信問題蔓延,不難想像其民間龐大的融資需求亦將受到影響。

6. 英國

英國今年出現了天文數字的財政赤字,可能達到1,780億英鎊,如果要借債彌補的話,利息五厘,利息的負擔為89億英鎊。英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高達12.6%,直逼希臘。英國歷年的債務加起來達到12,000億英鎊,政府債務占GDP比率很快就到100%,每年的債務利息開支為600億英鎊。由於英國並未加入歐元區,仍保有獨立的匯率與貨幣政策的權力,其解決主權債務的彈性與改善經濟體質的能力,應相對大於歐元區國家。

三、勞動市場嚴重分裂與社會福利慷慨

(一)勞動市場嚴重分裂

至目前為止,歐洲因應危機專注在刪減預算赤字,但更需要的是改革扭曲的勞動市場。以西班牙為例,由於法令非常嚴格,增加企業雇用員工的成本,企業不願意新增正式職位員額,只願意雇用短期契約工,導致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受薪工作人口中,只有少數就業者享有社會安全福利,這樣也弱化了西班牙公司部門,只有5%的臨時人員可晉升為正式員工,所以雇主或員工幾乎沒有誘因投資工作訓練,不利於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不僅如此,這種嚴格的法令使就業市場出現世代衝突,中高齡有終身工作的員工,相對於勞動市場新進年輕人,屬於報酬不足與訓練不足的勞動者,這是一個嚴重分裂的制度。若勞動市場未做妥適處理,將會是一個重大危機,而且是邁向毀滅之路。此外,一般人要向政府申請新設零售店的營業執照,也是障礙重重,申請時間長達兩年之久。

歐元區經濟相對弱勢國家,面臨主權債信危機與經濟停滯萎縮問題,卻只進行刪減預算工作,並未進行其他更重要但非常艱鉅的內部改革,內部改革旨在確保國內公司能夠和歐洲其他國家及世界其他國家的業者競爭。若不進行這項改革,將阻礙經濟生產力與創意,以致無法達到德國的先進製造產能,也無法領先低工資的中國大陸。希臘本國產業結構簡單脆弱,缺乏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致於難以有效抵禦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二)社會福利慷慨

歐洲國家曾經引以為榮的高福利體制,所暴露出的弊端也不應被忽視,希臘的福利體制向來以慷慨聞名,而且希臘人工資高、退休金高,已經遠遠超出其經濟生產能力。而歷屆政府又不願冒得罪選民的風險,對現有福利體制做出重大調整,結果導致國庫虧空不斷擴大。政府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只好靠不斷舉債來維繫整個國家經濟的運轉,終於走到今天溝壑難填的地步。

四、歐洲主權債信危機的可能影響

所謂危機,並不僅因債務量大,更因政府未來償還債務的能力遭到質疑。目前美國、日本、英國等國政府財政赤字占GDP比重都在10%左右,但並未顯現危機。而愛爾蘭、希臘等歐元區國家之所以進入危機「黑名單」,正是由於這些國家經濟社會結構中的結構性問題,影響了投資人對其償還債務的信心。這些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難度有多大,歐元區債務危機就有多嚴重。

有些國家如西班牙經濟2009年萎縮3.6%、2010年繼續萎縮0.4%,除了政府債台高築外,更嚴重的在於經濟的核心問題:包括勞動市場扭曲、弱勢競爭力及高成本。IMF於5月份出版的經濟報告指出,西班牙若想要避開停滯性通貨膨脹與持續上升的失業率,經濟需要有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時間是關鍵。換言之,歐洲雖然債台高築,若有相當的現金收入,投資人仍會相信其還債能力,例如,德國、法國,雖然公債占GDP的比率亦高達70%以上,但經濟成長在歐洲的表現較佳,其籌資成本不像希臘、西班牙、愛爾蘭,後者因今年經濟負成長,市場競相提高風險加碼。

以經濟規模約占歐盟9%的西班牙為例,截至2009年底,政府債務餘額超過5,596億歐元,財政赤字高達1,176億歐元,失業率為歐洲最嚴重,超過20%,其2009年財政收入僅3,647億歐元,但2010年短期債務的償還壓力卻高達2,200億歐元,總體債務償還則高達3,300億歐元,若西班牙像希臘一樣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則目前歐洲中央銀行7,500億歐元的紓困計畫,顯然不足以應付。

雖然歐盟國家中有12個成員國的政府債務超過GDP的60%,其中義大利和希臘更達100%以上,但這次由希臘引發的整個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可能會延緩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但並不會因此逆轉已經確立的經濟復甦的大方向,更不會向美國和新興國家蔓延。此外,這次歐盟主權債務引發的第二波金融危機,不同於由雷曼兄弟引發的金融危機,後者係透過金融衍生工具的槓桿和傳遞效應,快速蔓延到世界各地,所以第二波金融危機不會大規模地向歐元以外的國家蔓延。

五、結語

歐盟對銀行的壓力測試於7月24日揭曉,主辦單位表示,在91家接受測試的歐洲各國銀行中,有7家未能通過測試,總體資本短缺35億歐元。歐洲金融監理委員會(Committee of European Bank Supervisors,CEBS)說:「在主權震盪(sovereign shock)後的負面狀況影響下,有7家銀行的第一類資本率滑落到6%以下。」

整體而言,希臘、葡萄牙及愛爾蘭,占整個歐元區或全球經濟的比重並不大,就算這些國家破產,應可能如同前年的冰島,引發一陣討論,但1、2個月後,大家就已將其拋到腦後,金融市場亦很快就回歸正常。比較可能產生嚴重問題的,應該是義大利及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除分別是全球第7大和第9大經濟體外,在歐元區中亦僅次於德、法兩國,其發生破產或倒債危機,才可能釀成系統性風暴,甚至引發歐元區的解體。而且希臘財政部公布今年上半年希臘財政赤字較2009年下降46%,從去年的178億歐元降到96億歐元,顯示希臘實施緊縮政策與收入增加後,經濟已經步入正確軌道。但採取減薪、減少政府支出、加稅以改善財政狀況的作法,是相當強力的緊縮政策,可能會出現失業升高、就業機會減少、國內需求萎縮的風險升高,進而可能發生政府福利支出增加、稅收自動縮減,財政赤字與債務反而更嚴重的惡性循環。
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