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問1949年前後,台灣發生通膨的主要因素?

您好。

有關「1949年前後,台灣發生通膨的主要因素」之資料,答覆如下:

壹、
造成戰後期間台灣通貨膨脹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戰時盟軍空襲使台灣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害…….
二、……結果有大量資金從中國大陸流向台灣……
三、民國三十五年國共內戰擴大,國民黨政府動員台灣的物資支援國共內戰…….
四、國民黨政府在接收台灣時,雖然接收過程尚稱順利,但是官員貪污現象嚴重…….   
五、從民國三十八初開始,有大量中國大陸人口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   
六、除了上述無生產性的支出以外,政府軍政方面的支出亦相當龐大,造成政府赤字大增…….

資料來源:
歷史文化學習網 戰後通貨膨脹的原因
(全文請自行連線查看)

貳、
根據〈光復初期臺灣地區的惡性通貨膨脹〉(劉錦添; 蔡偉德撰, 《經濟論文叢刊》 17:2 民78.06, 頁233-262)一文第234頁,「台灣地區在1946年至1949年亦曾遭受惡性通貨膨賬之苦……造成物價持續上漲的原因有二:其一屬內在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地區生產陷於停頓……尤其戰後台灣地區財政收支呈現大幅度的赤字……其二屬外在的原因,光復後台灣已成為中國經濟一環,而當時中國大陸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物價飛漲……但仍無法避免通貨膨脹輸入台灣……」

叁、
……第二章專門探討臺灣形成惡性通貨膨脹的背景。由於臺灣長期受日本統治,殖民經濟的特徵與經濟體制必然影響臺灣,日治末期,臺灣的貨幣發行成長率已顯著上升,但在總督府的物價管制政策下,通膨現象尚屬溫和。而當臺灣納入中國版圖後,臺灣與大陸之間的經濟關係重新調整。1949至1952年為惡性通貨膨脹時期,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內發性的因素,戰後國民政府運用臺灣的物資進行國共內戰,使已遭受戰爭破壞的臺灣經濟進一步惡化,物資供應嚴重不足;加以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時,人口數量劇增百萬,形成巨大的超額需求與供給的過度短缺,面對燃眉之急的財政窘境,又通過發行貨幣彌補財政赤字,對臺的不當政策,使已有之通貨膨脹更加惡化……

資料來源:
研究生: 游維真 
論文名稱: 1945-1952年台灣戰後初期惡性通貨膨脹之探討 
學位類別: 博士 
校院名稱: 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 史學研究所 
論文出版年: 2006 
( 請看摘要 )

肆、網路資源

惡性通貨膨脹 – 臺灣大百科全書


舊臺幣(四萬元)換新臺幣(一元)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余森林~

歷史文化學習網 終戰後台灣貨幣的混亂


伍、其他參考文獻,請看:

臺灣通貨膨脹的初步研究 林敬生 華銀月刊 126 民50.06 頁4-6
徐柏園遺稿 (1984)「徐柏園先生有關金圓券的紀錄」,傳記文學 44: 26-28。 
邵德潤 (1984)「發行金圓券的真情實現」,傳記文學,44: 23-25。 

潘志奇,《光復初期台灣通貨膨脹的分析》,(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
于宗先、王金利,1999,《臺灣通貨膨脹,1945-1998》,臺北聯經出版社。
吳聰敏,1994,〈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收錄於梁國樹主編《臺灣經濟發展論文集─紀念華嚴教授專集》,臺北時報文化公司,頁141-81。


以上答復僅供參考,敬祝 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