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更了解"葉王"這個人,請幫我介紹一下他,對葉王很有興趣!謝謝

您好
關於葉王, 請參考下列訊息. 可到圖書館找點材料, 做一點閱讀.

葉王是台灣交趾陶宗師,也是有文獻記載台灣出生的第一位交趾陶藝師。本名葉獅字麟趾的葉王,諸羅打貓(今嘉義縣民雄鄉)人,因技藝精湛而獲【師】之稱號,美名為【王師】,世遂稱為【葉王】。
道光六年(1826)出生於嘉義打貓,清光緒十三年(1887)歿於嘉義市羊稠巷,享年六十二歲。葉王出生後曾移居台南麻豆,後又遷居於嘉義市內。
葉王父葉清嶽原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於清嘉慶十年(1805) 來台灣嘉義打貓定居,以製陶為業,亦有作品傳世。葉王自小耳濡目染,少年時從來台之廣東陶師習得塑造及施釉技法,與生俱來的天份,加上對釉藥的靈活運用,使葉王交趾陶逐漸樹立屬於台灣的風土特色,而有別於廣東交趾陶。
葉王弱冠之年即主持嘉義城隍廟的裝修工程,台灣北部多處亦曾有其作品,惜因翻修多已不存於世。其中被列為三級古蹟的新竹鄭家廟至今尚可見其作品。

葉王作品【質】與【量】並重,作品取材廣泛,舉凡人物、花鳥、景物,表情細膩、造型各異、生動自然而不拘泥,技藝之精湛,堪稱一代宗師,其燒製之【胭脂紅】釉,柔艷瑰麗,被視為葉王系的特色,今人一直把葉王定位為台灣交趾陶之父。 
根據葉王的曾孫葉金樹先生的考證,葉王前後收有三徒,姓名可考的只有許子瀾一人,許氏為清秀才,但非以製作交趾陶為業,應是閒暇消遣而已。另外兩人一姓簡,另一名不詳,僅知其中一人住嘉義北社尾。
後有黃得意其人,獲葉王寶石釉配方,再傳予林添木老師傅。現傳林添木為葉王嫡系子弟並不正確,但因林添木承續了葉王製作交趾陶求知求進之精神,故得以將嘉義交趾陶發陽光大。
" 嘉義市文化局交趾陶館 " 

葉王
出生 1826年
大清福建省臺灣道臺灣府嘉義縣 
逝世 1887年
大清福建臺灣省 
職業 交趾陶藝師 
葉王(1826年-1887年),字麟趾、號和雲,外號「獅」,時人以「王獅」相稱,後人改為「王師」以示尊稱。台灣嘉義人,為第一位台灣出身的交趾陶藝師。在台南縣、嘉義縣一帶廟宇中皆可見其作品。其寶石釉製作技術為當今台灣交趾陶二大支派之一,與洪坤福的水彩釉齊名,作品曾遍及全台,有「台灣絕技」、「台灣交趾第一人」之譽。

生平
葉王的父親葉清嶽為福建省漳州平和縣人,13歲移居台灣嘉義縣民雄鄉,葉王為其次子,另有長兄精英。葉清嶽本為陶工,其作品在日治時期即被日人攜出。葉王受家學浸濡,幼時即以泥塑為樂。當時廣東交趾陶師劉詩構應聘前往台南建築兩廣會館(或說應為三山國王廟),行經嘉義時偶見葉王泥塑的技術精巧,於是收他為徒,帶往台南傳授交趾陶技術。

葉王習得技藝後,所製作品以今嘉義市一帶為主。1853年(清咸豐3年)嘉南地區發生大地震,包括佳里金唐殿、學甲慈濟宮的修繕,其裝飾工程皆由葉王主持。咸豐、同治年間,因翻修廟宇盛行,也成為葉王最活躍的創作時期。中南部寺廟與豪宅皆可見其作品,但至日治時期其價值才漸受重視。

傳承
葉王沒有嫡傳弟子,但曾將製釉技術傳予黃得意、許子瀾二人(一說為傳予三人:許子瀾與二佚名者,其中一人姓簡。),其中許氏為清代秀才,習藝僅為玩票而未成大業,黃氏則得葉王的上釉技術,並傳予林添木。林添木融合葉王之釉彩技術與習自蔡文董的剪黏技藝,曾一度以仿葉王手法的方式創作,並授藝予高枝明、蘇俊夫、葉星佑、吳志榮、羅木枝、林智信、林俊亨、葉貞吉、劉奇、林洸沂等藝師,至此,葉王一派方得發揚光大。

作品特色
葉王交趾陶作品多用於廟宇裝飾,題材廣泛,涵蓋古今歷史、小說、掌故,以人物為最大宗。其所塑人像多半形體不大,胎質薄、重量輕。以刮平線刻手法,細緻的表現人物的面孔、衣紋,使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性格。在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時,被評為「台灣絕技」。

用色部分,葉王以寶石釉為長,與嘉義稍晚出的洪坤福水彩釉不同。他結合了低溫軟陶的鉛釉與高溫的瓷器釉,釉彩調合典雅、色澤飽和,著名的有胭脂紅、翡翠綠、古黃諸色。據當今科學分析,胭脂紅釉質中包括鉛、鉀、矽酸的氧化物,翡翠綠含鉛、鈉、鈣、硼、矽酸之氧化物,古黃則是以鉛、鋁、矽酸氧化物為主要成份,以攝氏870~920度的溫度燒製而成。其中「胭脂紅」為葉王獨創的新釉色,被認為是葉王派最重要的特徵。

作品分布
葉王作品主要分佈於嘉南地區,日人亦有遠至台北、淡水、新竹等地的說法。目前可考的創作可參見後表。這些作品因翻修、盜取、損壞等因素,多已不傳,今中華民國三級古蹟-新竹鄭氏家廟中尚有留存。另外,臺南縣學甲慈濟宮有葉王作品百餘件,其中56件於1980年遭竊,慈濟宮遂將大部分葉王作品卸下,收藏於宮內附屬的「葉王交趾陶文化館」中,目前殿中作品則為葉王派後人林洸沂之仿作。2003年,震旦文教基金會在偶然機會下,至海外買回36件失竊作品,並無償歸還慈濟宮,目前亦已納入館藏。

葉王創作年譜 年份 縣市 作品 
1842年 嘉義市 嘉義市城隍廟 
1843年 嘉義市 嘉義市開漳聖王廟 
1846年 嘉義市 嘉義市元帥廟 
1852年 嘉義縣 水上苦竹寺 
1855年 台南縣 佳里金唐殿 
1860年 台南縣 學甲慈濟宮 
1862年 嘉義市 嘉義地藏王廟 
1865年 嘉義縣 朴子配天宮 
1868年 台南縣 佳里震興宮 
1872年 嘉義市 嘉義三山國王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葉王
" 臺灣大百科全書 " 

1 葉王交趾陶古黃與寶石藍釉彩配方研究 = A study the glaze recipes of amber and gem 徐必彥[撰] 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2009 901.6 025M 98-4 2樓新書及論文室( 1/ 0)

2 葉王交趾陶胭脂紅釉彩研究 = A study of carmine glaze of Wang Yeh’’s Koji pottery / 李鑄恆撰 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2007 960 025M 96-12 典藏書庫( 1/ 0)

3 葉王林添木研究案 
2006 DR 938 8727-2 藝術視聽中心延平館舍( 1/ 0)

4 臺南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釉料分析 / 柯鴻基[撰] 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 2005 901.6 025M 94-5 典藏書庫( 1/ 0)

5 慶祝震旦文教基金會贈還葉王交趾陶暨慈濟宮建築飾藝術研討會 / [財團法人學甲慈濟宮主辦 ; 震旦文教基金會協辦 ; 臺北市文山教育基金 內政部, 2004 

6 葉王交趾陶之研究 / 楊孝文撰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1998 900 007M 87-14 遠端書庫( 1/ 0)

1. 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 王連宇 藝術欣賞 5:4 2009.08[民98.08] 頁77-82 
2. 數位典藏--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文物館 曾永寬 ; 陳泓錕 ; 李鑄恆 ; 徐必彥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7 2009.05[民98.05] 頁11-27 
3. 回溯葉王交趾陶古黃釉彩配方 曾永寬 ; 徐必彥 ; 李尚哲 ; 裴晉哲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6 2008.12[民97.12] 頁60-65 
4. 尋找臺灣人(偶)的生命力--與葉王陶的偶遇 張舒嵎 陶藝 51 民95.04 頁58-59 
5. 回歸學甲慈濟宮的葉王交趾陶 陳清香 藝術家 59:4=347 民93.04 頁306-315 
6. 葉王交趾陶.終回慈濟宮 張禮豪 典藏古美術 139 民93.04 頁86 
7. 學甲慈濟宮.高論交趾陶--葉王交趾陶學術研究寫下歷史新頁 張禮豪 典藏古美術 139 民93.04 頁87-89 
8. 回歸學甲慈濟宮的葉王交趾陶 陳清香 藝術家 58:4=347 民93.04 頁306-315 
9. 葉王交趾陶.終能鳳還巢--震旦基金會真情收購.無償歸還學甲慈濟宮 熊宜敬 典藏古美術 138 民93.03 頁66-68 
10. 葉王的故事 楚國仁 典藏古美術 138 民93.03 頁69-71 
11. 葉王交趾陶在臺灣美術史上的地位--兼論回歸慈濟宮的葉王遺品 陳清香 典藏古美術 138 民93.03 頁72-80 
12. 臺塑開枝散葉 王瑞瑜冒出頭--企業家第二代撐起半邊天 曲容萱 錢潮周刊 7 民92.06.14-06.20 頁34-37 
13. 葉王作品的題材與人文意義--以學甲慈濟宮與佳里興震興宮為例 楊孝文 北縣文化 75 民91.12 頁30-42 
14. 楓葉王國的彘宴--加拿大國際豬肉協會與豬肉工業 李明軒採訪整理 食品資訊 179 民89.11 頁35-37 
15. 臺南縣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保存之建議 漢光保存通訊 4 民89 頁2-6 
16. 加拿大風靡你的胃!--楓葉王國農漁牧地圖 張翠蓮 美食天下 97 民88.12 頁65-80 
17. 名聞遐邇的嘉義燒交趾陶始祖葉王考 賴彰能 嘉義市文獻 15 民88.11 頁58-134 
18. 南臺灣傳統廟宇屋脊之美--兼論葉王的交趾陶藝術 江美鈴 樹德學報 24 民88.08 頁179-199 
19. 葉王絕技--慈濟宮行得館交趾陶攬勝 施登騰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 8:6 民87.06 頁56-65 
20. 鹽分地帶的瑰寶--葉王交趾燒 凃順從 南瀛文獻 38 民83.06 頁1-6 
21. 國寶「葉王交趾燒」傳統的民藝 山農 今日經濟 242 民76.10 頁20-26 
22. 從宋硐到葉王陶--由陶瓷看臺灣 陳信雄 臺北文獻直字 38 民65.12 頁331-340 
23. 記交趾燒葉王事略 胥端甫 臺灣風物 10:10-12 民49.12 頁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