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這個問題, 問得是 "最常見" 的計價基礎, 當然不是絕對的.
具我們的了解, 紙本期刊本來就有定價, 這個訂價本就有其成本的內容,
電子期刊往往就根據其紙本進行轉換即成, 所以可以紙本的價格進行增
減. 反過來說, 如何定 "使用者類型" 的價格呢? 成本如何計算? 其他付款
方式, 是否第一次訂購等, 其費用的計價基礎可說並不存在, 所以最常見的
計價基礎是紙本. 僅供參考.
以下是若干網路資訊, 也可參考.
電子書定價因銷售對象及銷售方式
而不同。銷售予團體客戶時,若為「賣斷且不限同時
間使用人數」,價格較高;若為「賣斷及Copy 數」,
則以「紙本定價X 倍數X Copy 數」計算;若為「訂
閱」,相對賣斷方式,價格當然更低。以上端看出版
社和平臺商對出版品價值與市場的估算而定,且均需
經買賣雙方議價才能拍板定案。至於銷售予個人時,
從目前電子書平臺情形可推知,若採「單本賣斷」,
電子書定價大約為紙本的5 至7 折之間,如係「訂
閱」,月費大致從99 元起算,無論賣斷或訂閱,平
臺商均會不定期推出促銷方案。
現行電子書的定價決定權多掌握在出版社手中...
資料來源: 政府出版品電子書銷售與流通模式之探討
期刊訂購除了紙本之外,還有那些選擇?
A:一般而言,期刊出版社會提供紙本、Internet版、紙本+Internet版三種訂購模式供客戶選擇;是否三種皆具備,則須看出版社的規模而定。
★是否可以訂購電子期刊取代訂購紙本期刊?其價差為何?
A:可以。若出版社有提供Internet 版訂閱服務者即可。通常Internet版價格為紙本價格之九折左右,若單訂Internet版,其服務費會比單訂紙本便宜。
資料來源: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電子資料庫採購相關問題Q&A
[電子期刊] 依計價方式分
(1)免費電子期刊
免費的電子期刊有兩種,一種是發行本質原本即為贈閱性質,使用者無須付出任何費用即可使用;另一種則為紙本期刊出版社所提供之電子期刊,但須為紙本訂戶經過註冊認證程序方能免費使用(以IP或帳號密碼來控管使用權限),其目的不外乎推廣電子版本、測試消費者接受程度、吸引更多讀者、為電子期刊收費市場投石問路等。美國微生物學會的電子期刊是其紙本發行半年後,就可全文免費瀏覽。
(2)付費電子期刊
市場上除了免費提供的電子期刊以外,越來越多電子期刊採取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圖書館必須付出費用才能取得使用權。付費電子期刊中有一種是部份免費、部份收費,同一期刊內某些文獻可以免費查閱下載,某些則需要付費才能使用(單篇計費);除了這種以外,其他則是必須完全計費。目前市場上尚未出現標準化的計價模式,Meta Nissley歸納為九種目前被採用的計價模式:
1) flat fee:類似紙本期刊每年續訂的概念,圖書館每年付清費用,期間檢索次數不受限制,若停止訂閱可能會影響過刊的使用權。
2) extra for the electronic format:圖書館若已經訂閱紙本期刊,再加付若干費用即可使用電子期刊。
3) extra for the print:圖書館以付費訂閱電子期刊,若再加付若干費用即可訂閱紙本期刊。
4) per use:依次計費。
5) per potential user:以使用單位潛在使用者的數量為計算標準,單位越大費用越高。
6) per connect time:依連線時間計費。
7) per article:以篇計費,可視需求單篇訂閱。
8) bundling or packaging:套裝式計費,由資料庫製作者決定套裝內容,圖書館可以優惠價格訂閱該套期刊。
9) consortial pricing:聯盟式計費,由圖書館組成聯盟,以訂閱量的優勢與出版社或代理商洽談優惠價格。
" 電子期刊簡介 "
計價方式
網路電子期刊收費與否,以及計價模式,目前似乎尚處於探試與實驗的階段局勢,有些電子期刊完全免費、有些是條件式免費、有些則須計費,而計費的期刊為適應實際需求,又有多種不同的計價模式,通常由價格選項(pricing schemes)與檢索選項(access options)相互組合而成。目前為止尚未出現一套標準的計價模式。Meta Nissley曾在美國圖書館年會中提出所歸納出來的九種被出版商採用之電子資源計價模式(註16),包括:
定額付費(flat fee):圖書館每年付一次總費用,即可在期限內無限制使用。
增加式付費【A】(extra for the electronic format):圖書館先訂閱紙本期刊,再增添些許費用使用電子期刊。
增加式付費【B】(extra for the print):圖書館先訂閱電子版期刊,再付些許費用購進紙本期刊。
依使用次數計價(per use)。
依使用單位的潛在使用者數計價(per potential user):也就是按使用單位的大小為計價因素。
依使用時間計價(per connect time):按實際連線使用的時間來計價。
依購買的文章計價(per article):以讀者所需的單篇文章為單位訂購,為「視需求而購買」(acquisitions on demand)的類型。
套裝式計價(bundling or packaging):以若干種電子期刊為一群組訂閱,可享有優惠價格。
聯盟式計價(consortial pricing):以若干圖書館組成的聯盟為一群組訂閱,可享有優惠價格。
以經濟學角度對電子期刊計價模式(pricing model)的研究,近年來以密西根大學Jeffrey K. Mackie-Mason教授所進行的PEAK(Pricing Electronic Access to Knowledge)計畫最負盛名(註17)。該研究計畫係以Elsevier Science的1200種電子期刊為實驗,探討美國12個研究單位共約34萬名使用者在面臨諸多不同的期刊組合模式(bundling schemes)及計價結構(price structures)時的使用行為研究。根據1999年8月底剛出爐的初步研究報告發現:(1)使用者很快地便能了解並應用這些創新組合的檢索與計價模式;(2)提供使用者越大的彈性界定所要的期刊群組,越能讓圖書館提供更多的內容以供選取,而不必受囿於傳統只能使用圖書館已訂購的期刊(註18)。事實上PEAK實驗計畫已經為圖書館界於未來提供電子期刊服務的模式,帶來若干程度的突破性思考:也許未來圖書館的期刊館藏可於電子期刊發行之際,圖書館以讀者所需要的「單篇文章」(individual articles)為單位訂購,而不需以「期刊的種數」(journal titles)為單位預先訂購於圖書館。
" 電子期刊的館藏發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