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有關李遠哲為何得到諾貝爾化學獎之原因,答覆如下:
一、
…….李遠哲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門新技術,1960年才開始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適用于鹼金屬的反應,後來由李遠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D. R. Herschbach)教授共同研究創造,把它發展為一種研究化學反應的通用的有力工具。此後十多年中,又經李遠哲將這項技術不斷加以改進創近,用于研究較大分子的重要反應。他所設計的“分子束碰撞器”和“離子束碰撞器”,已能深入瞭解各種化學反應的每一個階段過程,使人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學反應的每一個階段過程,使人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學反應所出現的各種狀態,為人工控制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過程提供新的前景……
資料來源:
諾貝爾獎的深層意義----------2009/10/8國語日報
http://post.ycps.tp.edu.tw/post/redirect.php?tid=45&goto=lastpost
二、
……李院長在科學研究上的最大貢獻是設計出「交叉分子束實驗裝置」(crossed molecular beam apparatus),並用這儀器深入了解分子碰撞與化學反應的機理,這也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主要原因。所謂「交叉分子束實驗」,就是讓兩道分子束彼此交叉碰撞,科學家藉著觀察分子碰撞前後的軌跡與所產生的新化物的驗證,了解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李院長於一九六七年在哈佛大學赫許巴哈實驗室所負責建造的儀器「希望」(Hope),是第一個能夠研究鹼金屬以外的化學反應的「交叉分子束實驗裝置」,這是個通用性的儀器設備,任何化學反應都可以偵測,院長往後並對這個儀器作了許多改進。透過李院長所提供的研究技術,科學家對化學反應的過程有了較前深入的了解,許多重大的化學問題,都因此得到突破。
資料來源:
院長簡介 > 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網
http://www.sinica.edu.tw/as/person/ytlee/biograph.html
三、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宣布頒給了三位物理化學家……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李遠哲……瑞典皇家科學院肯定了他們三位,在了解微觀化學反應動力學上承先啟後的貢獻。其中李遠哲和賀西巴赫共同發展了交叉分子束技術,開啟了研究微觀化學反應動力學先河……1960年以前,研究化學反應的實驗大都在反應槽裡進行……在反應槽裡研究化學反應,一直受到先天上的一個限制,那就是反應槽裡的分子,不管他們是反應物或是生成物,一直在互相碰撞著。在碰撞過程中,分子可能進行的各種變化……一直到1967年,李遠哲到了哈佛大學和賀西巴赫共同合作,設計出了世界第一套的全能交叉分子束實驗儀,交叉分子束實驗才開始廣泛地用來研究各種基元反應。最近幾年來,李遠哲一直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界活躍著。研究範圍包括化學反應動態共振現象、多光子吸收動力學、激發態原子反應動力學、光分解動力學等。很多個實驗皆為獨步分子束領域之作……
資料來源:
介紹化學獎得主:波藍尼、賀西巴赫和李遠哲
蘇志明
科學月刊, 第204期
1986年12月
四、
台灣一片天 ─ 名人李遠哲之研究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7/03/2007033123185489.pdf
(請自行連線查看全文)
五、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6
Dudley R. Herschbach, Yuan T. Lee, John C. Polanyi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86/lee-bio.html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對李遠哲之介紹)
六、
「學術研究的心路歷程」演講會
李遠哲、吳成文、李亦園三位院士話說從頭
http://www.ascc.sinica.edu.tw/net/service/851220.html
希望以上答覆 對您有所助益
國家圖書館 知識服務組 謹啟
2013/4/1